下沙開釀!“10年只產不售”的這家企業如何嚴守品質關?
文 | 霖夕
近日,遵義市(仁懷市)酒業協會派出三個專家組開啟了為期三天的下、造沙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工作,這也意味著茅臺鎮眾多醬酒企業迎來了下沙開釀的好時節。
11月15日,貴和酒業在廠區舉辦了2021-2022年度下沙儀式,正式啟動了新一年度的生產。集團公司領導,貴和酒業銷售公司總經理陳華偉,貴和酒業總經理陳暢帶領管理人員與新老員工共同參與了儀式。
據了解,因為要響應政府號召,進行環保工程的徹底改造,今年貴和酒業在工程驗收后才開啟下沙儀式,相比往年有一定的推遲。
現場,陳華偉、陳暢都對上一年度的產量與品質表示認可,并對新年度的生產提出了高要求,“上一年度不僅輪次取酒的比例更為合理,大曲質量也在持續提升;今年更好嚴格執行工藝標準,把握好操作細節,確保安全生產與高質量生產。”
01
精選黔北糯紅高粱,嚴控醬酒生產流程
眾所周知,下沙、造沙是大曲醬香酒生產極為關鍵的傳統工藝流程,高粱的品質以及流程中對細節的把控,都將直接影響七個輪次基酒生產的質量和產量。

自貴和酒業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舉辦下沙儀式,雖談不上隆重,但富有儀式感。這既是貴和酒業對于醬酒釀造技藝的傳承,也是為消費者奉獻高品質產品的承諾。
貴和酒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微酒,“下沙,是每一個貴和人最敬畏的時候,遵循傳統工藝、嚴把質量關,只有老天爺賞飯吃,明年才能收獲滿滿!”
因此,對于“下沙”來說,“沙”的用料極為關鍵,原料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基酒的品質。
據了解,貴和酒業采用的是優質的黔北糯紅高粱,顆粒小、皮厚、飽滿,是優質醬香型白酒的理想原料;同時,企業嚴格遵守“12987”的傳統醬酒釀造工藝,在重陽節前后進行第一輪下沙,并多次邀請當地釀酒專家面對面進行技術指導,不斷提升工藝和品質。

近十年來,貴和酒業致力于生產和儲存優質大曲坤沙酒,且只生產不銷售,存儲了數千噸優質醬酒基酒,以實際行動釀造好醬酒,也由此穩穩接住了這一波醬酒熱帶來的發展紅利。
02
真實酒齡年份老酒,以高品質打動消費者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為“10年只釀酒不賣酒”的做法,貴和酒業以真實年份為核心賣點,于去年推出了戰略新品赤脈·真齡醬酒,兩款產品分別為赤脈·真齡6和赤脈·真齡9。
事實上,熟悉行業的人士都知道,醬酒素有“五年不出醬”的說法,即一瓶以傳統醬酒工藝釀造的好酒,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可出廠;赤脈·真齡醬酒則在這一基礎上做了全新升級,不僅做到了“五年不出醬”,同時還增加了一年瓶儲時間。

也就是說,一瓶赤脈·真齡至少需要歷經6年、2191天的時間才可出廠。
貴和酒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微酒,“這一系列取名為‘真齡’,就是要將對消費者的兩大承諾寫在酒瓶上:第一,每一瓶,是多少年,就標多少年,絕對真實酒齡;第二,不是部分老酒,每一滴,都是真實酒齡的年份老酒。”
上市一年多來,赤脈·真齡醬酒通過央視黃金檔廣告,全國品鑒會、展覽會以及高端社區廣告位等全方位的品牌傳播工作,迅速在酒業打開了知名度,已經與全國范圍內的不少優質經銷商達成了深度合作,圈粉了一批核心消費者。
有行業人士認為,貴和酒業的這一做法在業內極為稀缺,將對消費者的承諾直接呈現為產品名稱,一方面彰顯了貴和酒業的自信與底氣,這與其多年來遵循天有時、地有氣的自然規律,堅持釀好酒的做法分不開,另一方面很多消費者除了茅臺、習酒等頭部品牌之外,對醬酒品牌缺乏深度的認知,這樣也能較為直觀的與消費者進行深度溝通,幫助消費者加深對品質醬酒的理解。
該人士還表示,“當下的醬酒市場的發展階段已進入后半程,一些以賺快錢為目的的醬酒品牌會慢慢被淘汰,能夠留存下來的必定是具備高品質的好醬酒。從這個角度來看,貴和酒業主打的真年份定位以及高品質醬酒儲量都將成為其逐鹿市場、贏在終端的利器。”